电炉热铁板上正在制作的春卷皮。
制作好的春卷皮。
记者 史盼盼
春节越来越近,菜市场作为离年味最近的地方,在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,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息。
周日早上八点,走进市中心的石塔菜场,“90后”夫妻吕丽娟和赵苏州在手工春卷皮摊位前忙个不停。“扬州人过年,饭桌上总少不了传统点心春卷。这几天春卷皮生意越来越好了。”吕丽娟一边嘴上说着,一边手上麻利地做好一张张又薄又软的春卷皮。
来扬打拼十多年 买房结婚生孩子成为新扬州人
今年31岁的吕丽娟是山东人,十多年前,她随当时还是男朋友的赵苏州来到向往已久的扬州,在石塔菜场租了个摊位,做起水果生意。
“我们山东人都爱吃煎饼,后来就想着年关的时候,推出一些老家的手工煎饼、春卷皮等,没想到生意很火爆。”吕丽娟说,于是她便和赵苏州决定跟着时节走,夏天时,安心摆摊卖水果,过年前,就收起水果摊,专门做手工春卷皮。“我们现做现卖,品质大家看得到,平时还有饭店跟我们预订呢!”
吕丽娟说,来扬十多年,扬州早已成为她和丈夫的第二故乡。“我们在这里买房结婚生孩子,是新扬州人啦!”
每天四点开始忙 夫妻二人被称为“黄金搭档”
眼下距离春节还有十几天,吕丽娟夫妇的手工春卷皮已经进入热销期。
“每天四点就起来准备了,一直忙到夜里十二点,除了顾客现场买,还有不少提前预订的,要尽早做好给大家。”吕丽娟说,别看只是一张薄薄的面皮,也是考验“功底”的。
“春卷皮好不好,关键就在面浆,要有‘劲’。做了十几年了,放多少水和面粉,眼睛看看就知道行不行啦!”交谈间,吕丽娟从身旁的面浆桶里熟练地抓起面浆,手掌往下按住,在电炉上的热铁板上由内至外滚几圈,薄薄的面皮就粘在锅上。
两三秒后,坐在对面的赵苏州迅速将面皮揭下,一张韧性十足的春卷皮就完成了。
夫妻二人,一个负责摊皮,一个负责揭皮,配合默契,周围摊位老板都夸他们小夫妻是“黄金搭档”。
一天8000余张 大家的认可是坚持下去的动力
“姑娘,春卷皮来个100张。”“老板,我订个五斤,明天来拿!”记者采访的半个小时内,前来购买春卷皮的市民络绎不绝。
家住石塔菜场附近的翟奶奶拎着刚刚做好的春卷皮说,过年不吃点春卷,感觉就差了点年味。“这不,赶紧来他们摊位上买点,回家包点荠菜、韭菜馅,春节吃起来,为新春祈福。”
吕丽娟介绍,一斤面粉可以做春卷皮约40张,节前这段时间每天得做200多斤,“除了吃饭睡觉,从早做到晚,一天忙下来,手臂酸痛,不过痛得开心。”
实实在在做生意,欢欢喜喜迎顾客,是吕丽娟夫妻二人时常挂在嘴上的。吕丽娟说,在扬州这些年,日子越过越红火,越过越有盼头。“感谢大家对我们春卷皮的认可,这是我们坚持做下去的动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