装船运上岸
一网能捕上大几万斤鱼
花鲢个头比去年大
花鲢,学名鳙鱼,又称胖头鱼,是我国的四大淡水鱼类,也是扬州人家餐桌上常见的鱼。冬至起,高邮湖(围网养殖)的花鲢开始大批量上市。今年高邮湖的花鲢总量超过一千万斤,冬至后开始大规模捕捞上市。
两网捕了近20万斤鱼
昨天的高邮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的围网养殖水域,一派忙碌的景象。渔民们开着多条渔船,将鱼儿慢慢拉入一张大网。几个小时后,这张网收拢成上三四百平方米,网内满满的都是鱼。
公司部长吴光圣说,昨天这一网的鱼有8万多斤,加上前天一网9万多斤,总量将近20万斤,“我们这捕鱼,一般都是一网大几万斤。”
养殖水域距离岸边较远,渔民们这些鱼先装上船,用船运到岸边,再用吊车将鱼吊装入运鱼车,最后将鱼运到各个市场。
高邮湖的围网养殖,其最大的特色,就是人放天养,且因为水面大,养殖密度比较小,属于比较典型的生态养殖模式。
吴光圣说,高邮湖的围网养殖,以螃蟹和花鲢为主;今年的汛期比较长,高水位持续时间长,对螃蟹养殖比较不利,但对花鲢养殖比较有利。今年的花鲢,总体来说,个头要比去年略大一些。
每年冬至后,高邮湖围网养殖户开始捕捞花鲢。吴光圣说,冬至后,气温比较低,尤其是10℃以下的天气,最适宜冬捕,“气温低,鱼不太活跃,耗氧量少,运输到市场后的成活率高。”
高邮湖今年有上千万斤花鲢
花鲢是围网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,那么高邮湖究竟有多少养殖的花鲢呢?吴光圣说,仅他们养殖的花鲢,总量就达到了150万斤,“整个湖区算下来,总量肯定超过一千万斤了。”
这么多花鲢,除了供应扬州市场外,主要销往外地市场。吴光圣说,冬至后,扬州市场上的花鲢,不少就是来自高邮湖,“我们也在扬州开设了专卖店,专卖螃蟹和花鲢。”
老渔民张明先说,高邮湖的花鲢有很多种吃法,他们最喜欢的就是鱼头汤,“我们习惯用湖水烧鱼,因为老辈子有个说法,就是‘原汤就原食’,这样烧出来的鱼最好吃。”
吴光圣介绍,花鲢是滤食性鱼类,在人放天养的条件下,对湖区的水质也有净化作用。人们所说的吃鱼头,一多半指的是花鲢的鱼头,因为它的头大,因此被称为“胖头鱼”。
花鲢还有个“环保鱼”的头衔
花鲢,是滤食性鱼类,小鱼以浮游动物为食,稍大后既吃浮游动物,也吃浮游植物,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。而正是这样的食性,让花鲢有了“环保鱼”的头衔。
原来,浮游生物对水体有着重要影响,如水体的颜色、水体透明度以及水体溶解氧等,都受到浮游生物影响。在水体中投放花鲢,可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。因此,无论是湖泊放流还是江河放流,花鲢是重要的放流鱼种。
高宝邵伯湖中每年都会放流大量的花鲢,加上禁止捕捞后,水域中的花鲢个体大,从最近查获的非法捕捞案件来看,重达20多斤的花鲢比较多,它们的存在,对于改善湖泊水体具有重要作用。
据悉,花鲢最大可以长到70斤左右,因此这些花鲢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,对湖区的作用也会更大。
记者 向家富 文/图